2017年,全市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突破口,以荆钟、荆京、荆沙三条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带为主战场,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绿色发展、城乡土地资源一体化利用、创新融资模式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主要目标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7%。
一、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加强顶层设计。出台《荆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施意见》。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配套完善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政策和措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
2.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出台荆门市居住证服务与管理办法。开通农民工到城镇落户的绿色通道,实现7万左右农业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推动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权利。(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3.实施新市民融入工程。提高农民工科学文化和文明素养,着力引导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责任单位:各县市区)
4.保护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切实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责任单位:市经管局、市国土资源局)
二、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5.构建城乡均等的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充分就业行政村”、“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推进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就业和“家门口”就业。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抓好农民工回归创业、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农家乐精准扶贫创业、民间技艺传承创业等项目,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组织就业培训1.6万人,促进5000人创新创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创新创业服务局)
6. 构建统筹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一个制度覆盖城乡、一个标准适用全员、一个部门服务全程、一个网络贯通全市的基本医保制度体系和经办服务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7.实施均等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完成3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改造,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市、县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加快推进通用航空学院、健康护理学院、积分制商学院等一批特色职业学院建设,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职业能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8.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医改和分级诊疗工作,构建市、县、乡(社区)一体的紧密型医联体,完成182个“五化”村卫生室、6个“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达标率实现100%。(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9.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荆门市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增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个。建设县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提挡升级乡镇(街道)中心文化站13个。(责任单位:市文体新广局)
10.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稳步将农村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9938套,基本建成8926套,分配入住4000套,进一步扩大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农业转移人口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农民工在缴存方面实行低门槛准入,为其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创造便利条件。(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11.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服务优良、运行规范、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农村幸福院暨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40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个。(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12.推动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加快汉西水系连通、屈家岭汉江引水等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或改造1125个农村电网配电台区。抓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发展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加快城乡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动4G网络向乡镇和行政村延伸。改善小城镇和农村出行条件,完成500公里农村断头路及水毁路改造升级,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田间干道硬化,巩固村村通客车成果,解决农民出行难、进城难问题。(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供电公司、市农业局、市经信委、市交通运输局)
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3.加快建设三条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带。抓好中国农谷会展中心、彭墩长寿食品产业园、汇源生态产业园、沙洋生态农业风情体验园、屈家岭中国农业公园等一批支撑性项目建设。在三条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全域推行PPP模式,把三条示范带打造成新型城镇化示范带、三产融合示范带、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和产业走廊、生态走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
14.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按照产业“特而强”、形态“精而美”、机制“新而活”的思路,首批重点建设漳河通用航空小镇、东宝绿色家居小镇、彭墩长寿小镇、石牌豆腐古镇、柴湖花卉小镇、京山花鸟小镇、孙桥对节白蜡小镇、京山智造小镇、屈家岭陶文化小镇、沙洋双低油菜小镇、漳河创业小镇、中国农谷种业小镇等12个特色小镇,吸引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责任单位:市住建委)
15.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农民创业园和集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1000家,达到2.3万家,培育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懂电商、乡村旅游以及在农业农村领域从事生产、经营、科技推广等工作的“新农人”和乡村工匠。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划定。推广农业“一高三新”面积230万亩以上。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市建立70万亩生态农产品基地,新增特色水产品种放养面积10万亩。年新增“三品一标”30个以上。打造融合发展型农业综合体(生态单元)5个。加快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和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进特色电子商务村、镇建设,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经管局)
四、推进城乡绿色发展
16. 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大力推进荆门市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静脉产业园、环保装备产业园建设。实施一批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香稻嘉渔”等10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推广面积达到130万亩,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全市培育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场100个。(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
17. 实施“碧水净土工程”。全面实施“河(湖)长制”。确保乡镇以上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实施土地整治10万亩,抓好5.2万亩中国农谷土壤改良和修复试点项目,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
18.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20个省级、10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在钟祥市全域及三条四化同步示范带全面推广生态化、微动力或无动力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客店模式”。(责任单位:市委农办、市环保局)
五、推动城乡土地资源一体化利用
19.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通过增减挂钩指标跨县(市、区)流转使用,实现农村土地资源要素和城市资本相对流动。坚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土地整治项目相结合,实行增减挂钩项目叠加土地整治项目新机制,探索推广村庄整治配套工程建设资金整合使用新模式。创新农村土地整理机制,采取以奖代补、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市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以奖代补试点。(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委农办)
20.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全面推广农村承包土地按户连片耕种“沙洋模式”,力争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率达到75%。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在荆钟、荆京、荆沙四化同步示范带大力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粮食主产区新建高标准农田29.9万亩。每个乡镇选取2个村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00家,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有贫困户等参加的以资金入股的合作社。(责任单位:市委农办)
21.建立农业资产收益权交易中心。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建设,抓好全市农村集体土地和承包地制度健全和成果应用,推进数据库数据汇交、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和运行。加快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提档升级,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各项农村产权和农村建设项目招投标全部进入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交易。(责任单位:市经管局)
22.分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广京山县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经验工作,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登记、成员资格界定和股权登记管理等办法,健全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制度,探索建立集体资产股份所有权有偿转让、退出和继承制度。(责任单位:市经管局)
六、创新城乡发展一体化投融资机制
23. 推动市县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统筹整合现有融资平台公司,做大做强平台的资产,增强融资能力。加强城镇化等专项建设基金申报力度。在宋河、胡集、后港、子陵等中心镇和经济强镇,探索设立农村土地收储公司。(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国土资源局)
24.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充分运用股权融资、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手段扩大融资渠道,力争企业直接融资占全社会融资比重达到30%,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四板挂牌企业200家,发行企业债券40亿元。打通社会资本对接实体经济通道,大力推广PPP模式,全年落地项目不少于30个,融资规模突破150亿元。(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
25.大力推进农村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开发,探索运用PPP模式开展项目建设。完善农业担保体系建设和农村信贷损失补偿机制,扩大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大力推进钟祥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工作,确保新增抵押贷款4亿元以上,创新信贷产品5个以上。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成立农业互助保险组织,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发适合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委农办)
荆门市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暨四化同步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2017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