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发展规划
荆门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来源:fgw浏览次数:640时间:2016/5/3 16:03:41

 

前    言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处于鄂西生态旅游圈之内,紧邻武汉城市圈,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重点城市。辖区面积12404平方公里,总人口288.91万人。下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荆门高新区、漳河新区。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3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9.9%,人均生产总值42188元。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5.1%、11.0%、10.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1:53.9:31.0。
湖北省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着力打造“一主两副”之外的新兴增长极,将有利于荆门市建设成为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市的发展定位,指明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按照《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我市GDP年均增速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城镇化率达到62%。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目标,对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工业作为先行工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和约束作用。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荆门常规能源资源匮乏,能源自给率较低,能源产业以常规火电、石油加工为主,新能源开发、能源装备制造起步较晚,规模不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结构不优。“十三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以《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为依据,按照提高能源保障能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建设新能源基地,争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目标,编制荆门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规划内容:对全市能源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发展现况及发展形势,确定能源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和重点实施项目。
规划范围:包括能源生产开发、能源供应、能源消费、能源装备制造等方面。
规划年限:2016年~2020年。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 1
一、发展现况............................................................................... 1
二、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 5
三、存在的问题........................................................................... 8
第二章 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发展路径............................................................................. 10
三、发展目标............................................................................. 12
第三章 重点任务...................................................................... 16
一、提高煤炭品质、利用效率和保供能力,逐步关停小煤矿..... 16
二、推进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和配套输油管道建设.............. 17
三、扩大天然气市场................................................................. 17
四、推进重点电源项目建设.................................................... 19
五、有序推进风电开发............................................................ 19
六、积极推进光伏发电............................................................ 20
七、推进生物质能源化利用.................................................... 20
八、加强电网改造升级............................................................ 21
九、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22

 

十、大力发展能源装备产业.................................................... 22
第四章 保障措施...................................................................... 24
一、加强规划衔接..................................................................... 24
二、加强产业培育..................................................................... 24
三、加强结构调整..................................................................... 24
四、加强政策引导..................................................................... 24
附表................................................................................................ 25
一、荆门市“十三五”重点能源项目表.................................... 25
二、荆门市“十三五”电网建设项目........................................ 33
三、荆门市“十三五”天然气建设项目.................................... 38
附图................................................................................................ 42
一、荆门市2015年35kV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图............. 42
二、荆门市2015年天然气管网现状图................................. 42
三、荆门市2020年天然气管网规划图................................. 42
四、荆门市2020年35kV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图............. 42
附件................................................................................................ 43
一、经济指标预测..................................................................... 43
二、能源需求预测..................................................................... 43
三、供需平衡分析..................................................................... 45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况
“十二五”期间,荆门市能源行业运行平稳,能源供需总量持续增长,能源保障供应能力不断加强,能源结构初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能源产业不断壮大,能源供给基本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十二五”末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1106.42万吨标准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0.9611吨标准煤/万元。
     1、能源消费总量稳定增长,增速稳中有降
“十二五”期间,我市能源供需总量稳定增长,为全市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2010—2014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GDP和增速情况见表1、图1。
表1 2010—2014年荆门市能源消费总量、GDP和增速表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增速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煤)
1024.31
1028.74
1004.93
1076.41
1106.42
1.95%
能源消费增长率(%)
6.98%
0.43%
-2.31%
7.11%
2.79%
GDP(亿元)
730.07
942.59
1085.26
1202.61
1310.59
11.40%
GDP增长率(%)
15.60%
15.60%
12.20%
10.05%
9.90%
 
 
 
图1 2010—2014年荆门市能源消费总量、GDP和增速图
 
  2、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电源:“十二五”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226.14万千瓦,其中:大型火电190万千瓦,水电3.4万千瓦,风电7.05万千瓦,光伏发电1.11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5.98万千瓦,余热发电18.6万千瓦。全市发电量73.55亿千瓦时,其中: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发电量58.16亿千瓦时,华能荆门热电厂发电量5.30亿千瓦时。
电网:“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65亿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中、低压电网架构,提升了全市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效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目前,供电可靠率达到99.87%,综合线损率降为5.37%。
  3、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较好
煤炭消费占比下降,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煤炭消费占比降至61.38%,较“十一五”末显著下降;天然气消费增长速度加快,2014年用气量达到1.35亿立方米,占比为1.62%。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5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8%。
表2 2014年荆门市能源消耗构成表
分品种
实物量
单位
能源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
占比%
合计%
原煤
964.92
万吨
675.44
61.05
61.38
焦炭
3.81
万吨
3.70
0.33
石油
228.12
万吨
330.48
29.87
29.87
天然气
1.35
亿立方米
17.96
1.62
1.62
非化石
秸秆
10.51
万吨
4.82
0.44
7.13
沼气
0.02
亿立方米
0.16
0.01
热力
182.63
百万千焦
6.23
0.56
电力
17.85
亿千瓦时
60.66
5.48
其他
6.97
万吨标准煤
6.97
0.63
 
图2 荆门市2014年能源消耗结构
  4、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201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403吨标准煤/万元,2014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至0.9611吨标准煤/万元,年均下降8.9%。
根据2013年的统计资料,全省各主要城市(武汉、宜昌、襄阳、荆门、黄石、孝感、十堰、荆州)能源消费总量情况及能耗对比见表3、图3。我市能源消费总量低于“一主两副”、黄石和孝感,单位GDP能耗高于武汉、襄阳和荆州。
表3 全省主要城市能耗情况(2013年)
城市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煤)
单位GDP能耗(万吨标煤/万元)
武汉
5832
0.76
宜昌
2842
1.26
襄阳
2259
1.01
黄石
1396
1.42
孝感
1272
1.12
荆门
1078
1.03
十堰
1036
1.06
荆州
873
0.75
 
图3 全省主要城市能耗对比曲线(2013年)
 
  5、能源装备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我市主要能源科技装备企业有中集安瑞科、湖北鄂电德力西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湖北鄂电萃宇电缆有限公司、全市能源装备产业营业收入规模约11.8亿元。
中集安瑞科主要生产液化气运输车、天然气低温储罐及半挂车、球罐、低温储槽、LNG加气及气化站、其他化工储运设备等;湖北鄂电德力西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年生产2000kVA以下电力变压器5000台,景观环保型预装式箱式变电站1000台,高低压开关柜3000台(套),综合配电箱20000台(套),铁塔30000吨;湖北鄂电萃宇电缆有限公司,年生产钢芯铝绞线6000吨,电缆电线1.2万千米;湖北亿晒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组件生产规模达到200MW/年。
  二、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
  1、煤炭
我市煤炭查明的储量7761.9万吨,保有储量5486万吨。“十二五”期间,全市38家煤矿企业重组为5家,即湖北宝源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荆门市漳河煤业有限公司、荆门市姚河煤炭公司、荆门市周坡煤矿有限公司、湖北荆门盛源煤业有限公司。现有设计生产能力212万吨/年,2014年产原煤42.28万吨。
  2、石油加工
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原油加工能力为550万吨/年,年产成品油约368万吨,石油液化气28万吨,燃料油1.6万吨。原油来自南阳油田、江汉油田的原油,以及鲁宁原油、海洋原油和进口原油;鲁宁原油、海洋原油、进口原油通过仪长原油管道和洪荆原油管道至厂,南阳原油通过魏岗-荆门管道至厂,江汉原油通过钟市-荆门管道至厂。成品油通过汽车、铁路和管道等三种渠道出厂,主要供应湖北、湖南、河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
  3、电力
荆门位居三峡电网之内,是三峡电力外送的主力走廊,西电东送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华中电网南北联接的主要汇集点。荆门电网是以华能荆门热电厂、国电荆门电厂和500千伏双河变为电源支撑,以220千伏为主网架,以110-10千伏为配电网的网络供电体系。在境外与襄阳电网、荆州电网、孝感电网、宜昌电网相连接。有1000千伏变电站1座;500千伏变电站、换流站 3座,线路1541公里;220千伏变电站10座,线路927公里;110千伏变电站64座;线路1295公里;35千伏变电站115座;线路1626公里。
(附图1:荆门市2015年35kV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图)
  4、天然气
荆门市天然气接自忠武线襄荆支线,通气初期气源为四川盆地西南油气田的天然气,受上游气田产能限制及川渝地区用气需求增长,并根据中石油供气计划安排,西气东输二线通气后忠武线不再供应湖北,合同气量由淮武线转供的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补充。
荆门市内现有管道天然气企业7家,分别是荆门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钟祥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京山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沙洋华润燃气有限公司、荆门市金豪力天然气有限公司、钟祥市荆珠燃气天然气有限公司、西安华通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境内高压、次高压管线总长度173公里,供气区域为荆门中心城区、钟祥城区、京山城区和沙洋城区,屈家岭、胡集、后港均有在建的天然气项目,建成后将覆盖全市各个县市区。中心城区2014年天然气居民用户143540户,用气人口约43.1万人。投入运行和在建的CNG加气站7座、LNG加注站8座。(附图2:荆门市2015年天然气现状图)
  5、水能
荆门全境大小河流900余条,形成以汉江中下游、漳河、长湖和府环河为主的四大水系,连接着58座湖泊、556座大中小型水库、71处河坝和12.95万口堰塘。水域面积18.49万公顷,地表水、地下水总量为40.1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28万千瓦,截止目前,全市小水电装机容量为3.4万千瓦。
  6、风能
荆门位于大洪山余脉和江汉平原过渡带,风能资源丰富,风速、风能频率分布较好,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风能资源可开发利用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宝、钟祥及京山,可开发容量为80万千瓦。截止目前,风电装机容量为7.05万千瓦。
  7、太阳能
荆门市日照较充足,30年平均辐射量为4182MJ/m2。太阳能资源属我国资源丰富地区,属湖北省一级利用区,部分区域为二级利用区,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截止目前,光伏发电并网装机规模1.112万千瓦。
  8、生物质能
荆门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猪和水产品产量均居湖北省前列,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2014年,全市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408万吨左右,利用量约为241.6万吨,利用率达59.2%,其中能源化利用率达35%。截止目前,建成生物质电厂3座(含国电长源生物质气化炉),总装机容量5.98万千瓦。
  9、地热资源
荆门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钟祥、京山等地,目前主要利用中深层次地热资源,开发的形式也仅局限于温泉旅游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
  1、能源消费总量偏大、能耗偏高
2014年,湖北省GDP总量为27367.04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为1.63亿吨标准煤,荆门市GDP为1310.59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为1106.42万吨标准煤。我市GDP占全省的4.79%,而能源消费总量却占全省消费总量的6.79%。全省2014年单位GDP能耗为0.668吨标准煤/万元,我市2014年单位GDP能耗为0.9611吨标准煤/万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能源消费结构不优
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为辅,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刚刚起步。全省2014年的煤炭消费占比为56.5%,石油消费占22.1%,天然气消费占2.9%,非化石能源消费占18.5%。而我市2014年煤炭消费占比61.38%,石油消费占29.87%,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天然气消费占比1.62%,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7.13%,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新能源开发起步较晚
新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晚、推进不快。截至2015年底,我市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为14.142万千瓦,仅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6.25%。其中,风电装机容量为7.05万千瓦,仅占全省总装机规模(150万千瓦)的4.7%。光伏发电装机只有1.112万千瓦,仅占全省总装机规模(45万千瓦)的2.5%。
  4、能源装备技术水平不高
我市能源装备产业仅在能源运输、输变电设备、光伏组件等行业有一定产能,能源装备技术水平不高,装备制造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高端能源装备产业尚属空白。
 

 

第二章 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战略方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以优化结构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努力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施“六大工程”,为实施“中国农谷”和“柴湖振兴”两大省级战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巩固我市华中地区能源通道、能源节点城市、能源产品集散地的地位,努力建设新能源基地,争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二、发展路径
统筹谋划,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按照“煤炭优进劣汰,石油加工升级扩能,天然气增供扩需、电力开源拓网、新能源风光并举”的总体思路,促进全市能源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煤炭:逐步关停本市煤炭开采企业,以蒙华铁路为依托,建设煤炭储运基地和集散交易中心,引入陕西、内蒙古、山西、甘肃等省外优质煤炭,实施煤清洁综合利用工程,提高煤炭品质和利用效率。
石油:实施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工程,提升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区域市场需求和国家油品质量升级要求。
天然气:积极争取气源、落实气量,配套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加快培育天然气消费市场。
火电:科学有序发展大型清洁高效火电,推进重点大型火电项目前期工作,对现有火电机组实施降耗和超低排放改造。
水电:重点推进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电网:进一步完善主干网架,加快实施农网、配网的升级改造工程,推进智能电网试点示范。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配合特高压项目推进。
风能:在满足生态保护要求的前提下,有序推进风能资源开发利用。
太阳能:充分利用采矿废弃地、荒山荒坡建设地面光伏电站,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因地制宜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提高太阳能热利用的普及率。
生物质: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
地热:加强地热资源勘察。
核电:做好船湾核电的厂址保护和前期推进工作。
供热:对已覆盖区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对未覆盖区新增热源,对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分散燃煤小机组实施替代和限期淘汰。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煤炭储运基地,推进配套油气管道建设,合理布局天然气加气站,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能源装备:以能源运输、光伏、储能、动力电池、输变电装备为重点,培育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专栏1 全市能源产业布局
区县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火电
光伏
风电
生物质
能源
装备
京山县
 
 
●☆
 
●☆
沙洋县
 
●☆
 
钟祥市
 
 
●☆
●☆
●☆
●☆
●◎
东宝区
 
●☆
 
●☆
●☆
掇刀区
 
●☆
●☆
 
●☆
 
●☆
●☆
屈家岭管理区
 
 
 
 
 
●☆
 
漳河新区
 
 
 
●☆
 
 
 
高新区
 
 
 
 
 
●☆
●为已有项目,☆为重点规划项目,◎为培育项目
  三、发展目标
  1、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十三五”期间,新增装机126.4万千瓦,到2020年,累计装机达到352万千瓦(其中火电190万千瓦,水电25万千瓦,风电67万千瓦,光伏32万千瓦,生物质13万千瓦,余热发电25万千瓦)。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112万千瓦,占比31.8%。城乡电网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各电压等级配电网络协调发展,农网升级改造累积投入40亿元,基本建成现代化农网体系。到2020年,城镇和农村供电可靠性分别达99.98%和99.95%以上;新增炼油能力450万吨,达到1000万吨/年;新增天然气用气量7亿立方米,达到8.5亿立方米;新增天然气高压管道103公里。
  2、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形成煤、油、气和可再生能源多元互补的供应体系,其中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55%以内,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25.3%、8%和11.7%。能源消费年均增速控制在3.9%以内,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400万吨标煤以内,万元GDP能耗降至0.650吨标煤/万元,确保达到省下达的能耗约束性指标要求。(图4:2020年荆门市能源结构图,表4:荆门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指标)
图4:2020年荆门市能源结构图
 
 
表4: 荆门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14年
2015年
2020年
属性
总量目标
能源
总量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1106.42
1157
1400
预期性
其中:煤炭
万吨原煤
964.92
980
1070
预期性
石油
万吨
228.12
230
244
预期性
天然气
万立方米
13500
21000
85000
预期性
非化石
万吨标准煤
62.95
88
165
预期性
电力总量
工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82
90
115
预期性
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86
95
122
预期性
结构目标
能源
结构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
7.13%
7.61%
11.7%
约束性
天然气消费比重
%
1.62%
2.41%
8%
预期性
石油消费比重
%
29.87%
28.82%
25.27%
预期性
煤炭消费比重
%
61.38%
60.99%
55.03%
预期性
其中:电煤
%
33.46%
38.47%
52.79%
预期性
效率目标
能源效率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0.9611
0.92
0.65
约束性
电力效率
单位GDP电耗
千瓦时/万元
740
720
680
约束性
  3、能源装备产业不断升级
推进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引进知名企业3~5家,培育知名品牌3~4个。到“十三五”末,能源装备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建成华中地区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专栏2 “十三五”能源发展六大工程
煤清洁利用工程:引进河南龙成集团建设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年处理煤炭1000万吨,总投资50亿。项目实施后,可为本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清洁煤炭,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油品升级改造工程:实施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配套建设“黄梅-荆门”原油管道、“荆门-襄阳”和“荆门-宜昌-巴东”成品油管道,总投资125亿元。项目实施后,荆门石化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满足区域市场需求和国家油品质量升级要求,并带动下游深加工产业发展。
天然气利用工程:依托国家、省主干线,配套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新建高中压输气管道、门站、加气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LNG储配站,总投资21亿元。项目实施后,天然气保供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充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气需求。
新能源开发工程:充分利用我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建设一批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项目,总投资90亿元。项目实施后,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112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例由“十二五”末的6.2%提升到27.2%,为建设新能源基地,争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以国家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为契机,加快电网升级改造步伐,优化主干网架结构,升级改造配电网和农网,推进智能电网试点示范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总投资60亿元。项目实施后,电网供电能力进一步提升、供电质量质量整体提高,现代化农网体系基本建成。
能源装备产业升级工程:依托现有能源装备优势企业,引进知名企业和先进技术,重点发展能源运输、输变电、光伏、储能、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华中地区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总投资50亿元。到“十三五”末,全市能源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提高煤炭品质、利用效率和保供能力,逐步关停小煤矿
加强与陕西、内蒙古、山西、甘肃等煤炭资源大省合作,引入省外优质煤炭,并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科学合理利用资源,集中调度管理,提高电煤消费占比。
近期依托荆门东站,建设煤炭储运基地,为煤制氢项目提供煤炭供应保障。远期依托蒙华重载铁路,在掇刀综合物流园建成煤炭储备基地,在沙洋新港建设煤炭集散交易中心,为全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可靠的煤炭供应保障。
引进河南龙成集团建设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散煤治理工程,推进工业锅炉、工业窑炉改造,关停集中供热区范围内燃煤供热锅炉。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小煤矿关闭退出的要求,严格执行“市场引导、政府推动、疏堵结合、有序退出”的原则,推动我市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加大煤矿监管监察力度,所有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能实现正规开采和发生事故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经停产整顿仍然达不到条件的,依法依规予以关闭。2017年底前关闭退出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没有完成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煤矿,2020年底前关闭退出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
  二、推进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和配套输油管道建设
加快实施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项目,将现有550万吨/年炼油能力改扩至1000万吨/年,汽油和柴油产品全部满足国六标准。配套建设黄梅-荆门原油管道、荆门-襄阳和荆门-宜昌-巴东成品油管道,满足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原油进厂和成品油出厂需要。
专栏3 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
建设内容
新建工艺装置6套:2×200万吨/年渣油加氢、280万吨/年MIP重油催化(含烟气脱硫)、200万吨/年催化汽油吸附脱硫(S-Zorb)、200吨/小时污水汽提、2×300吨/小时溶剂再生、10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
改造装置3套:现有4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异地扩改至1000万吨/年、重整芳烃抽提联合装置改造(再增加60万吨/年重整能力和15万吨/年苯抽提能力)、现有50万吨年蜡油加氢装置改造为10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
系统配套:总图运输、储运工程、给排水工程、供热工程、供配电及电信、辅助设施等。
实施计划
2016年底:第一套200万吨/年渣油加氢项目建成投产,在现有规模下出厂成品油达到国五标准。
2018年底:280万吨/年重油催化项目投产,年加工能力达到650万吨。
2020年底: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
  三、扩大天然气市场
依托西三线、新粤浙线、川气东送管线、忠武线荆襄支线、武宜线、荆石线、孝潜线等天然气主干线,配套完善我市天然气输气管道、门站和储气设施,努力争取气源、落实气量,积极培育天然气市场,满足各类用户的用气需求。到“十三五”末,天然气用气量达到8.5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8%。
中心城区和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天然气管网向产业园区和周边乡镇延伸,天然气管道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采用CNG减压或LNG气化的方式,实现区域性供气。新建高压输气管道103km、门站7座及中压管网;新建CNG加气站、LNG陆地加注站、LNG水上加注站合计43座,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套建设CNG、LNG加气站;新建2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新建LNG储配站4座。
(附图3:荆门市2020年天然气管网规划图)
专栏4 “十三五”天然气规划项目
高压输气管道8条:荆州锣场接收站—沙洋后港唐台门站、沙洋后港唐台门站—沙洋工业园门站、武宜线京山接收站—-京山潘岭门站、荆襄支线5#阀室—钟祥胡集门站、武宜线钟祥接收站—钟祥平桥门站、孝潜线段家场阀室—屈家岭门站、掇刀鸦铺门站—1#高中压调压站、武宜线荆门分输站—1#高中压调压站。
次高压、中压管道:掇刀鸦铺门站—阳关大道、高新区、化工产业园,2#高中压调压站—荆   门漳河大道—漳河镇,1#高中压调压站—荆门杨家桥—牌楼镇,荆门安栈口—子陵镇,荆门高新区—团林镇;荆门至沙洋输气管道沈集阀室—沈集镇,荆门至沙洋输气管道高阳阀室—高阳镇,后港至沙洋输气管道官垱阀室—官垱镇—李市镇;钟祥城区—九里回族乡、柴湖镇、冷水、新集;京山城区—钱场、永兴、宋河。
门站7座、高中压调压站3座:沙洋工业园门站、沙洋后港唐台门站、京山潘岭门站、钟祥平桥门站、钟祥胡集门站、屈家岭门站、掇刀鸦铺门站;中心城区高中压调压站3座。
加气站43座:沙洋县8座,京山县5座,钟祥市11座,屈家岭管理区2座,东宝区7座,掇刀区8座,漳河新区2座。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2座:荆门高新区20MW分布式能源站,漳河航空产业园10MW分布式能源站。
LNG储配站4座:中心城区、沙洋县、京山县、钟祥市各1座。
  四、推进重点电源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汉江碾盘山水电站建设,争取 “十三五”末建成投运。继续推进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四期、华能钟祥火电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开展沙洋路口电站前期论证。
按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及全面实施超低排放的要求,对现役的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华能热电联产机组实施节能减排改造。
专栏5 “十三五”电源规划项目
碾盘山水电站:建设发电厂房、船闸、泄水闸、土石坝及鱼道,发电厂装机容量20万千万。
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四期工程:装机容量2×60万千万,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华能钟祥火电厂:装机容量2×100万千万,继续开展前期工作。
  五、有序推进风电开发
有序推进已纳入全省“十三五”规划的中国风电东宝金泉、圣境山、栗溪风电场,华能钟祥胡家湾风电场,湖北省能源集团东宝象河风电场,中电投京山大洪山风电场,华润京山永兴风电场等项目建设。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管理,确保生态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到“十三五”末,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6.45万千瓦。
专栏6 “十三五”风电规划项目
中国风电东宝金泉、圣境山、栗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44MW,建设年限2016-2018年。
省能源集团东宝象河风电场:装机容量100MW,建设年限2015-2017年。
华能钟祥胡家湾风电场:装机容量150MW,建设年限2016-2018年。
中电投京山大洪山风电场:装机容量100MW,建设年限2016-2018年。
华润京山永兴风电场:装机容量100MW,建设年限2017-2018年。
  六、积极推进光伏发电
利用东宝、掇刀石膏矿采空区,钟祥胡集磷矿废弃地,以及荒山荒坡,建设地面光伏电站;利用工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大型商业建筑以及居民住宅屋面,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因地制宜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水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到“十三五”末,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2万千瓦。
专栏7 “十三五”光伏规划项目
京山县京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永兴镇光伏电站:装机规模50MWp。
湖北光俊能源有限公司钟祥洋梓光伏发电站:装机规模26MWp。
湖北亿晒科技有限公司子陵采空区光伏电站:装机规模20MWp。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工业园、公共服务设施、大型商业建筑、居民住宅屋面及农业大棚建设34MWp分布式光伏。
漳河新能源水光互补光伏电站(扩建):装机规模10MW。
沙洋县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后港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装机规模100MWp。
钟祥德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冷水农光互补电站:装机规模20MWp。
李市镇彭河村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50MWp。
  七、推进生物质能源化利用
利用农作物秸秆、粮食加工剩余物建设生物质发电、成型燃料、秸秆沼气等项目,继续推进户用沼气、养殖场沼气项目建设及综合利用;生活垃圾采取水泥窑协同处理、焚烧发电等方式进行能源化利用。
 
 
 
专栏8 “十三五”生物质能源化利用重点项目
国电长源生物质气化炉项目:建设一套生物质气化装置,生产燃气送入锅炉再燃,替代燃煤10.8MW发电负荷。
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利用秸秆、粮食加工剩余物建设100万吨/年生物质成型燃料。
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及“三沼”综合利用:建设大型沼气工程48处(含秸秆沼气工程10处),小型沼气工程1050处,生物质炉40000台,乡村服务网点260处。“三沼”综合利用50万亩,秸秆固化成型项目2个,秸秆炭气联产项目1个。
生物天然气工程:利用养殖场畜禽粪便,建设日产40000方沼气工程,配套建设贮气、提纯、压缩、装罐及综合利用设施。
沙洋生物质和垃圾混合利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3×75吨循环硫化床锅炉、2×15MW汽轮发电冷凝机组,实施热电联产。
  八、加强电网改造升级
进一步优化主干网架结构,加快配电网升级改造,促进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电网整体供电质量。加快推进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农网体系,形成“用好电、好用电、电好用”的农村用电格局。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升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智能配电网,积极开展智能用电小区示范建设。
新(扩)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9座、110千伏变电站22座、35千伏变电站20座,新增10千伏配变4257台。(附图4:荆门市2020年35kV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图)
 
 
专栏9 “十三五”电网规划项目
500千伏2座:新建荆门东变、扩建双河变。
220千伏9座:新建漳河、沙洋五里、京山普云、东宝吴家湾、钟祥东桥、钟祥大柴湖6座变电站,扩建钟祥丽山变、东宝南桥变、柳河变3座变电站。
110千伏22座:新建掇刀区龙井变、漳河新区双喜变、京山惠山变等15座变电站,扩建钟祥王家湾变等7座变电站,增容沙洋变,新增主变22台,容量120.85万千伏安(不含2015年投产项目)。
35千伏20座:新建钟祥曾段集变等3座变电站(含配电站),扩建沙洋王田变等5座变电站,增容京山易家岭变等12座变电站,新增主变24台,容量14.88万千伏安(不含2015年投产项目)。
10千伏4257台:新建线路240条、长度1984千米,改造3599千米;新建配变3093台、改造1164台,新增容量51.54万千伏安。
  九、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省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划和统一部署,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在新建小区、公共停车场、建筑物配套停车场按照总停车位15%的比例建设充电站;在现有的公共停车场和具备条件的单位内部停车场建设充电桩;以小区停车位、单位停车场、公交及出租车场站为主,以公共停车位、临时停车位为辅配建充电桩。到“十三五”末,规划建成充电站13座,充电桩4000个,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充电站8座,充电桩2500个。
  十、大力发展能源装备产业
依托中集安瑞科、鄂电德力西、金泉新材料、巨磐新能源、雄韬电源科技、鄂电萃宇等能源装备龙头企业,发展能源运输、输变电、光伏等能源装备产业,引进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发展储能装备、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形成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在荆门高新区打造华中地区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专栏10 “十三五”能源装备重点发展产业
华中能源装备高端制造产业基地:依托中集安瑞科等现有企业,以现有LPG、LNG运输车,LNG加气站成套设备,船用LNG气化装置为基础,扩大生产规模,配套发展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建设能源装备高端制造产业基地。
光伏装备:引进知名光伏制造企业,培育本地光伏装备企业,搭建“太阳能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产业链,重点发展薄膜电池和新型太阳能利用产品。
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依托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巨磐新能源有限公司、湖北雄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发展动力电池、电池材料及动力集成系统为重点,形成初具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储能装备:引进比亚迪与格林美合资,建设储能电站成套装备制造基地。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衔接
做好与国家、省能源规划的衔接,积极争取重点能源建设项目纳入国家、省能源规划。加强与央企对接,争取规划项目纳入投资计划,促进开工建设。
  二、加强产业培育
坚持“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的发展理念,将新能源和能源装备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行业知名企业,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的新能源和能源装备项目,形成产业集群。
  三、加强动态管理
对“十三五”能源建设项目实施动态管理,推进条件成熟的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形成产能,加快开展策划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做好项目策划和储备,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建设一批”循环递进的项目管理机制。
  四、加强政策引导
综合运用投资、财政、税收、土地、价格、信贷等经济政策手段,引导和规范能源利用和开发行为。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上网电价补贴等多种方式,吸引投资者投资新能源开发项目和能源装备产业研发。
 

 

 

bt365娱乐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724-2376061

传真:0724-2359722

邮箱:jmsfgw2010@163.com

主办:bt365娱乐城      技术支持:荆门市优点互动新媒体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号:鄂ICP备15007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