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荆荆铁路开工准备全面展开,呼南高铁襄荆宜段可研通过,沿江高铁项目正在推进,交通成为提升荆门城市能级的一股强劲动能。坚持“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弘扬“抢拼严实”的精气神,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定海神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任务”,深入实施重大项目路线图管理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定时、定项、定向调度,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荆门经济发展底盘越来越大。
众多亮点成就大产业
1-7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8.46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省委、省政府督办推进的3个产业类项目总投资99.3亿元,完成投资32.3亿元,占年度计划(32.3亿元)的100%。19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18.9亿元,完成投资80.1亿元,占年度计划(97.8亿元)的81.9%;22个10亿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总投资372.4亿元,完成投资60.2亿元,占年度计划(106.7亿元)的56.4%。
荆门的发展有成绩,有亮点。市发改委主任邵祖江说,通过数据分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开工形势好。1-7月,35个省重点项目、10亿元以上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其中,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金泉电池新材料和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钟祥数控机床生产基地、荆门新能源汽车制造3个省委、省政府督办推进的产业类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建设进度快。1-7月,1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1.9%,超时序进度23.6个百分点。金泉电池新材料和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泰富重装等项目已部分竣工投产。
重点支撑强。今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45个,同比增加11个。1-7月完成投资296.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7%,同比提高近7.4个百分点。
产业特色明。大力实施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主导产业项目建设,钟祥机床、沙洋临港装备、东宝电子信息及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京山智能制造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新能源汽车和循环产业、漳河新区通用航空等,产业特色鲜明,项目投资呈井喷式增长,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头良好。
顶层设计成就大“棋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一时者,不足以谋一世。
在发展实践中,我市将谋划重大项目摆在领先位置。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制订了省市重点项目、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中央投资项目等七大类项目专项调度工作方案,强化了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的工作措施。每月召开“四大家”联席会议,汇报包联产业、产业链招商和重大项目情况;每月召开一次重点项目调度会议,对省、市重点项目、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进行调度。
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市级领导、项目秘书和驻点秘书“三级包联”,将全市139个七大产业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前期项目、“十三五”重大项目安排市“四大家”领导、市政府党组成员、法检“两长”包联,每个项目都配齐配强项目秘书和驻点秘书。包联领导全程负责产业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园区、产业基金和产业项目服务;项目秘书由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对项目每周进行协调;驻点秘书由市直部门副县级干部担任,脱产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项目秘书和驻点秘书全程负责项目前期、配套服务及问题协调。
此外,市委、市政府还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引导全市上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对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等纳入市政绩考核目标的重要工作,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重点办采取自查分析、实地调研、分析研判等方式不定期进行专项调研评估,评估报告作为市委、市政府考核评价部门工作及干部政绩的依据之一。在去年换届中提拔重用了一批有激情、有血性、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其中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功之臣137人。出台“十个区别开来”实施细则和《荆门市党员干部容错减责免责实施细则(试行)》,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夯实基础成就大突破
谋划已定,夯实基础方可健步前行。我市从强化储备和前期两方面着手,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建设重大项目“两库”。按照省发改委文件要求,结合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重点和我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事业重点方向,组织开展新一轮项目策划工作,深入开展商业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论证,建设全市重大项目储备库和建设库。目前,全市按照项目有技术含量、有环境容量、有产业带动力量和投资主体落实、前期工作扎实、产业规划务实的“三量三实”要求,建成全市重大项目储备库和建设库“两库”,纳入亿元以上项目2425个,总投资16442亿元。其中,储备库亿元以上项目1613个,总投资11372亿元;建设库亿元以上项目812个,总投资5070亿元。二是推动项目滚动实施。编制“十三五”重大项目三年滚动计划(2017-2019年),推动项目滚动实施,形成连续不断、滚动实施的项目储备机制和良性循环机制。
组建市行政审批局和项目服务局,建立了“1+3”运行机制(打造一个项目前期服务综合平台,集中入驻一支联合审批专业队伍、建好用活一个中介公共服务超市、建立完善一套项目前期服务推进机制),制定了5项工作制度(“日督周报、即时协调”、容缺审批、并联审批、多评合一、联审联验),编制了“一图三单”(投资项目前期服务流程图和审批事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建立“中介服务超市”。优选了55家中介机构集中入驻行政审批局办公大楼,建立“中介服务超市”,优化中介服务政府采购流程,建立入驻超市中介机构管理和考评机制,督促中介机构缩短服务时限。2017年,市领导包联推进的129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已办结95个,213个市级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已完成103个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今年上半年累计办结各项前期的项目数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
创新措施成就大跨越
为了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加快建设,我市坚持以项目落地为核心,以优化服务为保障,不断创新措施服务项目建设。
坚持实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制度,1-7月已举办7次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131个。实行重大项目路线图管理,编制2017年重大项目投资路线图,将840个亿元以上项目纳入路线图管理,明确每个项目开竣工时间及主要推进时间节点,每月按计划进行调度推进。
加强现场指挥调度,在145个省、市重点项目和129个市领导包联重大项目设立现场指挥部,由联系项目的市级领导或项目所在地一名“四大家”领导担任指挥长,包联市级领导每月到项目现场办公,项目秘书每周至少到项目现场办公一次,驻点秘书驻指挥部现场办公,做到问题在一线协调、困难在现场解决。同时,创新工作平台,将市领导包联项目纳入市委督查室制定的手机督办APP平台,市领导通过平台随时查看项目进展和相关文字图片说明,直接在平台上进行工作批示。实施分级定项调度,市、县(市、区)分别对10亿元以上、亿元以上项目建档立卡,实行全程跟踪,及时协调推进。目前,已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问题80个。
在全省推出金融“早春行”县市行活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1450家企业签订贷款意向协议676.52亿元,截至6月底,已履约513.74亿元,履约率75.94%。加快债券融资,全市已获批债券10只,金额143亿元。扩大基金规模,已累计设立各类基金25只,基金总规模约164.1亿元,各类基金共计投资104.42亿元。加快PPP项目建设,策划入库PPP项目293个,总投资3102亿元,已累计落地项目35个,总投资189亿元,其中,今年重点推进的40个PPP项目已落地8个。对列入重点建设计划的项目,优先保障用地、用水、用电,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环境准入,通过减排腾出的环境容量向重点项目倾斜。所有省、市重点项目,没有一个因环境容量和其他要素制约而影响进度。
(记者 姚桂林 周小丹 通讯员 胡春武)